一、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
课程名称:精细化工概论 |
课程类别:必修课 □ 选修课 √ |
总学时/周学时/学分:32/2/2 |
其中理论/实验(实训、讨论等)学时:32/0 |
授课时间:1-16 周 星期三3-4 节 |
授课地点:12L-203 |
开课单位:能源与化工系 适用专业班级:2013级化工工艺1班 |
任课教师姓名:张刚 |
职称:讲师 |
联系电话:0769-22862155 |
Email: zhanggang@dgut.edu.cn |
答疑时间、地点与方式:上课时间学生可自由提问;课后停留,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;平时可通过作业反馈、电话、E-mail联系答疑和讨论等。 |
二、课程简介
《精细化工概论》是按我国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安排章节,同时针对本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教材,舍弃了与专业关联不大的医药、农药、饲料添加剂等部分,对可能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部分如试剂和高纯物、催化剂、生化酶等内容也不独立成章介绍。为了使内容精炼,将塑料、合成纤维和橡胶助剂、石油用化学品、造纸用化学品等合为一章(即第9章助剂)。
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实用性和新颖性相结合,将精细化工的新进展和新材料、新品种有机地融合进来。
三、课程目标
1、
知识与技能目标: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,以及未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。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精细化学品中的主要成分,会通过精细学品配方的变化判断精细化学品的种类。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,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
2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培养作为一个化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、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,为未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四、与前后课程的联系
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完成了无机化学,大学化学,有机化学,化学反应工程,高等代数,具备相关知识。并通本课程学习,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做准备。
五、教材选用与参考书
(1)黄肖容,徐卡秋。精细化工概论,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8
(2)殷宗泰等。精细化工概论,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1985
(3)程铸生等。精细化学品化学,上海:华东化工学院,1990
六、课程进度表
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
周
次 |
教学主题 |
要点与重点 |
要求 |
学时 |
1 |
绪论 |
精细化学品的定义,精细化工的分类,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,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。 |
了解 |
2 |
2-3 |
表面活性剂 |
理解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,掌握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性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物性常数,掌握典型的阴离子、阳离子、两性、非离子以及特种含氟表面活性剂 |
理解并掌握 |
4 |
4-5 |
日用化学品 |
理解洗涤剂的洗涤原理,掌握洗涤剂的常用表面活性剂,常用的辅助原料;掌握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,化妆品的常用原料,以及化妆品的生产过程;了解常用的化妆品。 |
掌握 |
4 |
6 |
胶黏剂 |
了解胶黏剂的组成、分类与应用;理解胶黏剂的粘接原理;掌握几种合成聚合物胶黏剂。 |
掌握 |
2 |
7-8 |
涂料 |
掌握涂料的作用、组成、分类与命名;掌握几种常用的树脂涂料,水性涂料,粉末涂料以及特殊功能涂料;了解涂料的发展 |
掌握 |
4 |
9-10 |
染料与颜料 |
了解颜料的概念、分类与命名;掌握颜色与燃料染色的机理;了解染料的应用;了解颜料的性能与分类;了解几种典型颜色的颜料。 |
理解 |
4 |
11-12 |
功能高分子材料 |
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以及功能树脂的合成方法;掌握离子交换树脂、吸附树脂、高吸水树脂、高分子分离膜、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机理与应用;了解功能高分子的发展趋势 |
掌握 |
4 |
13 |
食品添加剂 |
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;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常用的食品防腐剂;了解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常用的抗氧化剂;了解食品香料与香精、食用色素、调味剂、乳化剂与增稠剂。 |
了解 |
2 |
14 |
助剂 |
理解几种常用的橡胶助剂(增塑剂、阻燃剂、抗氧化剂等),了解石油化学品、造纸化学品与皮革化学品等内容。 |
了解 |
2 |
15 |
无机功能材料 |
了解超细及纳米粉体,精细陶瓷,无机抗菌材料,无机多孔材料以及无机膜材料;了解无机功能材料展望 |
了解 |
2 |
16 |
复习 |
提出重点,全面复习,答疑 |
掌握 |
2 |
七、教学方法
1.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包括图片,视频等多媒体手段,图文并茂、生动讲授课本内容。
2.重视学以致用,通过实例分析,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八、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
1、学习本课程的方法、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。
讲授、自学和讨论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:摒弃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方法,主要采用疑问激发式讲授、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。
2、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
学生要充分包括利用网络资源、学习参考书在内的媒介进行自我学习,自我教育。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鼓励发展和延伸有关的知识和技能。
3、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
为了完成学习目标,学生按约1:1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(课外学时主要用于预习、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)。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最少为4小时:课内2小时,课外最少2小时。
4、学生的上课、实验、讨论、答疑、提交作业、单元测试、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。
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应认真做课堂笔记,并作课后复习,按时完成和提交课后作业练习,提前预习新课;学生之间应积极开展课堂内外的相关讨论,探讨疑难问题。鼓励教、学互动。鼓励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;学生的上课考勤,课后作业练习作为平时成绩,占总成绩30%;学生的期末考试定为闭卷考试,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%。
5、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。
本课程结束前1-2周内,按照学校统一安排,通过网上评教系统,回答调查问卷,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,是学生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。
九、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
期末考试:70%;平时成绩:30%
考核内容 |
评价标准及要求 |
权重 |
课堂考勤、讨论完成作业 |
未经同意缺课-2/次,不按时完成作业练习-2/次,(虽提交作业但没有按要求认真完成也可能扣分) |
30% |
期末考核 |
独立完成,作弊取消成绩 |
70% |
期末考试方式 |
开卷□ 闭卷þ 课程论文□ 实操□ |
十、院(系)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
公司(系)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,同意执行。
院(系)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: 日期:2014 年 3月 6 日
|